马术知识
骑手在控马时如何掌握正确的发力点
骑手在控马时使用不同的发力点会造成人马之间产生截然不同的行为现象,正确的发力点会保证人马合一协调的运动。
问题:
1)我骑马时自己的手总是不安静,老是晃,为什么呢?
2)骑马时,马头老是晃啊晃的,有时候还抗衔,我越拉它越跟我较劲,请问我该怎么办?
解答:
这两个问题道出了一个普遍的存在,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在骑术原理中的一个技术问题:如何运用正确的发力点。从现象上说就是运用手或者胳膊肘来控马的区别。
“骑马时手老是晃”和“马匹抗拒”所造成骑乘的不稳定,问题严重时势必会给骑乘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虽然相对于障碍比赛中马匹的拒跳和起扬等动作给骑手带来的危险要小,但这确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究其根本,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是一样的。
想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明白“手和胳膊肘”的区别。
有人会问:“手和胳膊肘怎么了?有什么区别吗?”
其实这二者之间的区别可谓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希望通过以下的分析讲解,能帮助您重新认识“手晃”、“马抗拒”等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言归正传,手和胳膊肘代表的是骑手用缰绳控马时使用的发力点。
骑手在控马时使用不同的发力点会造成人马之间产生截然不同的行为现象,正确的发力点会保证人马合一协调的运动,马嘴、骑手的手和胳膊肘所组成的直线为正确的骑姿。
什么是发力点?
发力点是学习骑术过程中很关键的一个知识点。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发力点,骑手才有可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轻松自如地做到人马合一和控马自如。当然,这需要骑手对“马性”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同时还要要求自己用心去思考和体会。否则,此问题即便对资深骑手来讲都会变得听不懂,理解不了或不相信。常年的马匹不服从行为(抗拒或懒惰)就是很好的证明。
想了解发力点,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联系”。
1)如果“马嘴”和你对抗,你只是用手拉它,你没有马力量大,所以,你的手是抗不过马嘴的,马因此就不听话。此条的含义是你用手使劲拉马嘴,结果是马和你的手对抗,这实际上是人和马在打架。
2)你通过改变自己用力的方法而让马嘴和你的骑座产生了联系,实际上你就是把从马嘴发出的力量通过你的身体转化到了马背上。这样你就是在用骑座控制马,马就听话了。此条的含义是人用缰控马时,不是用手拉,而是用定住胳膊肘(前后不动)的方法使(人的躯干和马背产生联系)人和马融为一体,达到人马合一的初级阶段。
所以,“用手拉”和“用胳膊肘定住不动”的区别就在于,人使用了不同的发力点和马产生了不同性质的联系。其结果完全不同。
发力点在骑乘过程中具体的表现形式要将上文中的“实际上你就是把从马嘴发出的力量通过你的身体转化到了马背上”这句话细化一下:人骑在马背上控马,从马嘴到马背实际上经过了如下的连接点:衔铁、缰绳、手指、手腕、小臂、大臂、肩关节、躯干、腰、胯关节、坐骨,最后通过人的臀部肌肉和马鞍与马背形成连接,从而让马嘴和马背通过人体结合成为一个整体。
在骑乘过程中,骑手可以通过以上的人体各部位发出轻重不同的力量来控制马,因而形成了不同的发力点。骑手在控马时使用不同的发力点会造成人马之间产生截然不同的行为现象(是否对抗)和最终结果(和谐与否)。正确的发力点会保证人马合一协调的运动,错误的发力点会因人马分离而造成人马对抗。
骑手平衡能力不好时,很多人还会用手拉,脚蹬,腿夹,坐骨抗,松胯瘫压等等的辅助动作来寻找支点。在寻找平衡时很多骑手会使用错误的发力点。
通常大家所使用的发力点是手指(拉)、手腕(压)、小臂(端着或贴向小腹)和大臂(抗或拉)。大多数教练员在纠正学员的动作时,关注点也都在这几个部位。但这正是问题所在,很多人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发力点——胳膊肘。
手、胳膊肘和骑座的关系
在控马(应该叫与马沟通)的过程中,手起到的是信息传递和调整的作用,胳膊肘是马嘴和马背之间动态的连接点,骑座是人马合一的基础和根本。所以,想做到用骑座控马,就需要学会灵活的运用在手和骑座之间的那个动态的链接——胳膊肘。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骑座是被动的发力点,需要的是被动的发力(马抗拒时,骑座才会自然发力,不是人主动往下坐)。
如何运用正确的发力点:
1)简单的说就是适时地根据马的状态定住、跟随或松开胳膊肘。
2)在马匹慢步、快步和跑步时使用胳膊肘会有不同的方式,具体技术细节因为文字的表达能力有限和篇幅的缘故,请朋友们最好向您的教练当面请教。同时,也可以多看看盛装舞步和场地障碍的世界大赛,观察著名骑手们在慢步、快步和跑步中胳膊肘的使用情况。
3)刚开始练习使用胳膊肘这个发力点的时候谁都不免有些机械和生硬,但是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和体会后,大家都可以做到轻松自如地运用这个关键的发力点,找到与马之间柔和的联系,从而稳定手和自己的骑座。
编辑:王仰坤
核发: 王仰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