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术文化

中国现代养马史——新中国养马事业的萌芽

2022-12-15
2632

自古以来,我国作为养马大国,马在国家安全与战争需要,交通运输、农业生产等诸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自抗日战争结束后,我国就开始大力发展中国的养马事业,七十多年的风雨历程,新中国的养马事业经历了萌芽、发展、壮大、鼎盛、萧条转型及再发展的复杂阶段,见证着新中国从萌芽到成立、发展、强大的历史进程。

新中国的养马业源于一场伟大战争的结束。1945年全世界反法斯战争胜利后,日本帝国主义从我国东北三省败退撤离,东三省回到了人民手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收回东三省后,面对满目疮痍的抗日战场,清理战场成为首要任务。在战场的清理过程中,我军指战员惊讶地发现散落在战场阵地中的重型火炮,需用八匹土马才可移动,但是如果换做日本的东洋大马,六匹就可以轻松拖走,马力的优劣一下子显示了出来。为加快改良与繁育适宜我军使用的优良马种,1947年2月,毛主席批准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成立第一个军马养殖场,并由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司令部朱瑞将军亲自负责选调人马进行组建。牡丹江军马场建成后有力补充了当地军队用马的短板,军马场得到了快速发展。此后在较短的时间里我军又先后成立了扎兰屯军马场、肇东饲料场和白城子军马场,这些养马场的建成对我军解放战争取得胜利奠定了良好基础。此外,东北地区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我国最重要的产马地之一。历史上的鲜卑、乌桓、契丹、女真等民族依托当地的草原资源培育了大批的关东大马,解放前期由于受到伪满政府垦荒种田以及战争的影响,民间养马大幅减少,但依然是我国养马最多的地区。据文献统计,解放战争初期,东北地区的养马总量达到一百多万匹,有力支持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

这一时期,我国其他地区除国民政府控制的军用养马场外,民间养马数量稀少,民马养殖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地区,如内蒙古、新疆、宁夏、青海、甘肃以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方民间养殖的马匹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最重要的马匹来源。新中国成立后,这些地区被人民政府接管,当地的养马业得到了恢复与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马的养殖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建国以来我国的养马业一直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法:一方面以军队建设军马养殖专门基地,保证军队的军马使用;另一方面,在原有基础上对民间养马给予一定的肯定与支持,保证农业生产及交通运输需要。

军马养殖一直是我国政府最为重视的一项事业,牡丹江军马场的成立有效补充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物理装备与后勤保障的不足。随着我国解放战争战事的全面胜利,全国各大军区、军分区一方面开始接收原国民党时期的军牧场与养马场,另一方面借助一些地方畜牧业,尤其是具有军马养殖业发展优势的地区开始组建军牧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大部分军区已经拥有了一个或数个军马场,军马场已经开始为部队提供军马。当时,我国的军队马政分为牧政建设和军马补充。各军区、军分区筹建的军牧场在军马事业中主要从事两方面的业务,并以此分为三类生产性质的军牧场:一是专门进行军马品种培育与改良的种马场,二是专门从事军马、军骡繁育、养育与驯良的繁育场,三是育种、繁育、养育并举的综合性军马场。(马术杂志,文/王红玉 图/陈志峰)

编辑:王仰坤

核发: 王仰坤

欢迎光临本站!×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