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术文化
金色禁卫——顿河马
顿河马产自俄罗斯的顿河流域,这种马体形健壮高大,多数毛色为金栗色,它们耐力持久,适应性强,反应灵敏,对主人忠贞不二,它们经历了俄国内战和两次世界大战,功勋卓著,被轻骑兵战士喻为“金色禁卫”。
顿河马形成于18-19世纪,地点在今俄罗斯罗斯托夫州地域。因产于俄罗斯顿河流域而得名,其主要分布于顿河、伏尔加河流域。
顿河马与哥萨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哥萨克人平时要从事农业并入营训练,战时要应征入伍。养马既为军需也为民用,为抵御外族的侵袭,哥萨克人要培育优秀的骑兵马,他们的马以蒙古马和诺盖马为基础,17世纪在征战中从外地带回了波斯马、土库曼马和高加索马,与当地的马长期混杂繁殖,培育出较好的骑兵马。19世纪以来,哥萨克人有计划地引入阿拉伯马、奥尔洛夫-罗氏托铂金马以及纯血马的血液,在顿河草原上放牧,使品质进一步提高,经多年群牧培育,终成了卓越的骑兵用马品种。
顿河马很适合军用,一次大战时曾在沙俄军队中占后备马匹的80%。顿河马以敏捷、耐力好、速度快而著称,在俄国国内战争时期,顿河马损失极大,战后受国家重视有所恢复,并于1935 年发布了有官方的品种恢复的公文。
顿河马长途的耐力极佳,因其刻苦耐劳的天性,甚宜于骑兵用。在与拿破伦战争中立下不朽的战功,又在卫国战争中,哥萨克骑兵以顿河马在冰天雪地里展开了对侵略者的反攻。顿河马有优秀的役用品质,骑乘和轻挽同样良好。因为是草原放牧培育的,所以适应性较好,耐粗放饲养管理,尤其在草原区表现良好的恋膘性,发病率低,但较晚熟。顿河马属于长寿的品种。因其品种优良,故在前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多用于改良体小的地方草原马种,杂交后代在群牧条件下表现良好。
我国于1950年由苏联伊瑟克库州54号马场和罗斯托夫州162号马场引进115匹顿河马,当时分配给黑龙江省公马52匹、母马55 匹,公马在黑龙江克山种马场用于改良本地马,母马繁育在黑龙江山市种马场,其余的马匹饲养在内蒙古自治区。1953年又引进57匹,其中母马30匹,繁育在甘肃山丹军马场。1955年,黑龙江山市种马场的顿河马全部被调至吉林省镇南种马场,该马场于是成为中国境内顿河马的主要繁育场,多年来被推广到许多省、自治区。
顿河马对中国北方草原适应性较好,与中国地方品种马杂交,杂种马役用体型偏轻,工作性能较好,继承了顿河马尻部和后肢的特点,但常出现立肩和凹膝等缺点。特别在毛色上,顿河马的遗传性明显,杂种马多为金栗毛和栗毛。
顿河马对我国马种的培育和改良影响非常大,参与培育的马种有伊犁马、山丹马、黑龙江马、吉林马、渤海马、锡林郭勒马、徐海马、科尔沁马。参与改良过的马种有哈萨克马、焉耆马、锡尼河马。
编辑:王仰坤
核发: 王仰坤